展览时间: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至 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水景庭院(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
主办单位:首都博物馆
电话:010-63370491
【小知识】
【城池】
城池是防御性构筑物,主要由城墙和护城河组成。“城”是指城墙及门楼、角楼等;“池”是指护城河。
我国古代城池的建设很早就有了,经过5000多年筑城的发展,历代建设的城池,从都城到一般城池,有近千座,再加上明清以来各县镇建城至少有3000多座,总计有四五千座城池。这些浩大壮伟的工程,显示出中国先民的气魄,同时也是我国的一笔宝贵财富。
透过这个视角,可以追溯中国连绵不断的历史脉络。本次展览将视野聚焦北京这座三千多年的古老城市,她的城池演进轨迹,恰如一部气势磅礴的鸿篇巨著,诉说着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历史。
【北京建城历史】

(正阳门城楼 图片来源:首都博物馆官网)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北京古代属于幽燕地区。早在西周时期,武王封召公姬奭于北燕,召公建都于蓟城,即在北京附近。936年,辽太宗升幽州为南京,作为陪都。1153年,金代正式定都北京,时称中都。以后元代建都北京,称元大都。明清两代也建都北京。四个封建王朝,长达八百年,都在北京建都。
现在的北京城尚遗留着明代的模式,它有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四道城池。其中紫禁城城池尚保存得十分完整,是研究我国古代城防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这座气势雄伟,使用功能与精美的建造艺术相结合的紫禁城,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卓越才能。
【元代的北京城】
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由于人员来往不便,遂将都城从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诺尔)迁至大都(今北京)。由汉人刘秉忠进行规划的。
元大都呈正方形。南城墙、西城墙、东城墙各开三门,北城墙开二门。四面城墙为砖城,城墙笔直,没有一点弯曲,城墙都有马面,在各城门处都建造瓮城。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全城的各个城门之间道路不直通。城里有很多东西方向的胡同,在胡同内建四合院住宅。此为元大都的“大街小巷”的布局方式。城内的建筑有官府、寺院、庙宇、仓库、皇宫、苑囿、佛塔、殿阁、草场等,一一穿插在全城之中,其他如河道、海子、太液池等,也用掉许多地方。
【明清的北京城】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立的。
元代末年,有一场大火把大都北城的房屋全部烧光。明朝建设北京城之时,将元大都的北城墙南移5里,后来,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在内城南面再建外城,北京城向南大大扩展。
北京城分为内城与外城。内城有9座城门,外城有7座城门。每座城门都建有瓮城和两个角楼——东南角楼、西南角楼。
北京城的中心为紫禁城,即宫城。紫禁城外面是皇城。明北京城以中轴线贯穿,布局完全符合明南京城的布局方式,是在明南京城的规划基础上建造的。城内的道路规划基本上是采用“大街小巷”方式,胡同都是东西向排列,在胡同里建造四合院,横向布局。北京城的大街大部分是丁字街。南边的城门与北边的城门不相对,东西城门相对,但是道路也不直通。
【馆藏链接】
电子图书:(局域网访问、可通过读者卡号远程登录访问)
老北京城
责任者:王同祯著
出版者: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年
明清北京城
责任者:罗保平著
出版者: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年
寻找北京城
责任者:赵润田著
出版者: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
千年古都话沧桑
责任者:朱祖希、张宝秀编著
出版者: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
报纸:(局域网访问、可通过读者卡号远程登录访问)
话说三千年的北京城
作者:郗志群
光明日报,2014年07月28日光明讲坛版
期刊论文:(局域网访问、可通过读者卡号远程登录访问)
论北京建城之始
作者:侯仁之
期刊:北京社会科学,1990年03期
元代的北京城
作者:顾建平
期刊:北京档案,2011年06期
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与百姓
作者:唐晓峰
期刊:文史知识,2003年09期
明清北京城市意象之初探
作者:赵迪、肖金亮
期刊:科技信息,2006年S4期
老照片:(局域网访问、可通过读者卡号远程登录访问)
北京城楼门前景象
拍摄者:不详
拍摄年份:不详
文津讲坛在线讲座视频库:(互联网公开访问资源)
话说三千年的北京城
主讲人:郗志群
内容简介:我们经常说,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其源头始自西周初年分封到今天北京地区的两个诸侯国,一个叫燕国,一个叫蓟国。这两个诸侯国分别营建了城池,燕国的都城位于今北京西南房山区琉璃河的董家林村附近,这里发现了一座西周时代的古城址和大规模的墓葬区,并从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被学术界认定为燕都。而蓟国的都城,西周时期的城址位置不确定,学术界一般认为位于今北京城区西南广安门附近。到了东周时期,位于蓟国西南的燕国势力增强,兼并了蓟国,并且将国都迁移到蓟城,于是就有了燕都蓟城的说法。蓟城一直延续,到唐朝被称为幽州城。辽朝以此为陪都,改称南京,又叫燕京。金朝正式迁都于此,名为中都。到了元朝,由于金中都被毁,又在中都东北郊外营建新城,叫做大都。明朝定都北京后,改建大都,始称北京。清朝继续建都北京,直到封建王朝的最后崩溃。总之,北京城的发展与整个中国悠久历史息息相关,它既饱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又充满着新时代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