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着力提高全民保护文化遗产意识

2006年6月09日

国际在线专稿(记者 梁建军):今年 6 月 10 号是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连日来,中国官方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向公众展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借以提高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古籍展览正在免费向公众开放。展品中有在河南安阳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刻字甲骨,还有早已灭绝的西夏文抄本、回鹘文抄本,以及珍贵的敦煌遗书、金石拓片等等。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古籍专家李致忠先生说:“这个展览(有)两个宗旨,一个要让大家见见难得一见的古籍善本书,不仅是国家图书馆的,还有其它十来个图书馆的展品,都是很好的书;第二就是要展示一下保护(的成果),保护是迫在眉睫。”

类似的展览还有很多,除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文化遗产特别展览外,还有中国民族服饰工艺展、中国传统医药保护展、少数民族珍贵文物展等等,全国其它地方也都举办了许多重要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为庆祝首个文化遗产日特别举办的。

去年 12 月,中国政府宣布,每年 6 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全国文化遗产日。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认为,在爱眼日、爱牙日、环境日等各种纪念日不断涌现的情形下,中国政府设立全国文化遗产日,意义深远。他说:  “中央政府特批文化遗产日。为什么要设立文化遗产日,无非是三条,第一条它重要,第二条这个工作艰巨,第三条,它必须有全民族的参与,就是要使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种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全体国民的广泛参与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有关人士认为,中国政府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国际和国内双重因素。国际上,文化产业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文化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文化交流还成为中国外交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国内,文物保护事业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日趋明显,一些文物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已成为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和较强竞争力的文物旅游城市和景区,逐渐成为公众汲取文化科学知识与旅游消费的目的地。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数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成为丰富而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