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 国家图书馆在北京举办的“文明的守望——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连日来吸引了不少观众。展品中3幅涉台清代地图格外引人注目,专家指出,它们是康熙统一台湾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政府对台湾进行有效管治的又一力证。
《福建舆图》总面积约50平方米,是现存最大的古代涉台手绘地图。该图在湖州出产的雪白丝绢上,绘上台湾和福建的山山水水。虽然从制图学角度看,古人以形象画法所制的这张地图并不精确,但如实反映了当时福建和台湾在地理状况和行政机构设置等方面的概貌。
国图善本特藏部舆图组组长鲍国强介绍说,康熙统一台湾是绘制《福建舆图》的直接起因。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施琅奉命领兵收复台湾。康熙二十三年在台湾设台湾府、台湾道和台湾、诸罗、凤山三县,归福建省管辖。由于行政区划有了较大变革,福建地方官制作了《福建舆图》献给康熙,康熙阅后交内阁大库保管。
《福建舆图》中的台湾有半张桌面那么大,台湾本岛、澎湖列岛及一些外岛都清楚标示,河流、山川一目了然。当时台湾县县城是岛内唯一的县城,与图中福建的其他县城一样,标出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城内标出衙门、儒学和寺庙等设施。
《福建舆图》自从进了内阁大库后就很少被打开,因此保存得非常好,有些地方“崭新如未触”,清末时移交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保存,如今被视为国图的“镇馆之宝”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