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明的守望—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在文化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这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古籍珍品和保护成果展,将于5月26日至6月25日在国家图书馆展览厅免费对观众开放。
此次展览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全国14家公共、高校和科研图书馆共同参与,大规模展示了国家图书馆珍贵藏品218件,以及来自全国各图书馆的古籍珍品图片。展览
分“文明之光—灿烂的中华书籍文化”、“生生不息—历代典籍的流散和保护”、“功在千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古籍保护成就”、“酉山事业—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和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四个单元。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最著名的国宝级藏品都参加了展出,包括古籍善本、甲骨文、金石拓片、民族语言文献等珍贵藏品,全部为二级以上珍品,一级品达到60%,其中不少展品都是久负盛名的国宝,如甲骨文“四方风”、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手稿、宋拓本《神策军碑》、西凉建初十二年写本《律藏初分》、宋淳熙十三年(1186)内府写本《洪范政鉴》、宋嘉泰元年至四年(1201至1204)周必大刻本《文苑英华》等。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全部参展。宋元善本超过50部,都是国图善本精华中的精华,对观众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本次展览有61件国家图书馆秘藏珍品首度公开展示。其中有《四库全书》底本和《四库全书总目》稿本、明代整幅石刻碑铭拓片、宋元明清雕印的大藏经,以及部分珍贵敦煌遗书、宋元善本、舆地图,其中包括气势恢弘的《福建舆图》和大幅《避暑山庄全图》、《五园三山及外三营地图》等。
展览追求学术性和普及性相结合,有意识将展品系统化,如对历代大藏经、活字印刷术、版画、彩色套印版画等进行了全面揭示。明代版画《西厢记》绘图精美,人物刻画极其传神。彩色套印版画《三国志通俗演义》细腻精美。展览还展示了开本最大的善本古籍《赐号太和先生相赞》和最小的古籍巾箱本《历代通鉴篡要》。为反映古籍保护的主题,该展在叙述敦煌遗书修复工程时首次全面系统展示了从唐末五代到当代修复的不同技艺,针对敦煌遗书破损方式的不同,着重展示不同的修复技法和处理原则,显得生动有趣。
据悉,为了这一非同寻常的展览,馆内组织了专门的保安队伍,并有15名武警战士全天候站岗。为保护珍贵文物,展览对于展距、展柜、空气、湿度的调节,都做了精心安排,并对灯具进行了严格筛选。
本报记者路艳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