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最大的古籍珍品展“文明的守望———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将于明天在国家图书馆开展。昨天下午,记者赶到布展现场,对琳琅满目的展品先睹为快。
据国图李际宁介绍,司马光先写成《通志》八卷,后奋笔19年,著成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这件国图收藏的手稿,全长29行,460余字,是现今《资治通鉴》第92卷的内容,但文字与现在通行本多有不同。
据介绍,在这卷手稿中,几乎每段史事,都只写开头两三字或四五字,以下便以“云云”二字代替。专家据此推测,此残卷若非《通志》原稿,即为《资治通鉴》的初稿。记者还在手稿卷末看到很多红色的印章,而且每一枚印章都不一样。李际宁介绍,这些印章为历代收藏者的藏印,多达百余枚。
在现场,记者看到,有一个展柜里,陈列着两部书页均发黄、但大小悬殊的古书,一本比现版《辞海》开本还大,一本类似现在的“掌心书”。据介绍,这就是国图馆藏中最大的善本《赐号太和先生相赞》和最小的善本巾箱本《历代通鉴纂要》。最大的开本为76厘米×55厘米,是明朝一富翁为其80寿辰“显赫”而刻制;最小的仅8.3厘米×5.5厘米,出自清朝。除此之外,还有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国图四大专藏、甲骨文、宋拓本《神策军碑》等展品也让人目不暇接。
记者还从国图了解到,此展览虽免费,但需在展厅入口处领票入场;展览提供集体预约,预约电话为88545300;现场有专人讲解。
■摄影/本报记者汪震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