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1912年,广东省立图书馆(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前身:图一)在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局旧址上成立,初名广雅书局广东图书馆,前承广雅书局藏书,经过90多年的收集积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现有古籍善本(图二)10多万种40多万册,其中善本2833种25829册,古籍线装书32254种20多万册,金石文献3653种14248册,古籍丛书622种105580册,地方志书3545种33282册,以及广东地方文献7万多种近20万册。
文明古籍保护 文明由于岭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广东大部分地区是亚热带气候,多雨潮湿,气温高,湿度亦高,虫害多发。这样的环境大大增加了古籍善本的保存难度。同时广东地区图书馆的虫害相当严重,古籍善本、普通图书都受到了威胁。从古到今,人们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古人强调通风、晒书,使用万年红(俗称红丹纸)预防虫害侵蚀。现代图书馆应用空调设备、防火防盗设备进行保护,在书柜内放置灵香草,使用樟木柜、樟木板和樟木盒保藏古籍(图三、图四),利用磷化铝熏蒸、抽真空等方法杀虫灭菌。
文明人员培养
文明广东馆一向重视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先后多次派员到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接受培训,并邀请上海图书馆潘美娣副研究馆员辅导古籍善本以及金石书画的修复业务(图一)。现在全馆从事古籍善本和地方文献修复工作人员共8人,其中2人是南京市莫愁职业高中“图书文献修复专业”2001届毕业生,为古籍修复室的建立培养人才做好准备。
文明古籍修复
文明广东馆现有馆藏古籍善本的保管环境未尽理想,馆藏90%的古籍和地方文献仍放置在开通书架上,没有空调设备。馆藏善本书有850册亟待修复,普通古籍有7000多册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广东馆从1981年至2005年修复善本书1500
多册、普通古籍线装书11132册。2003年至2004年,帮助深圳图书馆修复古籍善本122册,裱补书页10066页(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文明文献开发
文明在保护古籍善本的同时,广东馆积极利用馆藏古籍资源,整理编辑出版了《道光间广东防务未刊文牍六种》、《广东通志稿》、《清代粤人传》、《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藏金石书画选》、《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藏名人手札选萃》、《民国广东大事记》、《历代名人年谱》等图书(图一),取得良好效果。2005
年,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策划组织编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参与整理的《广州大典》,是收集利用图书馆丰富古籍文献而编纂出版的大型广州地方文献丛书。
文明未来前景
文明中央和广东省各级领导同志一向关心广东省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对古籍文献保护工作尤为重视。李长春、张德江、黄华华等领导同志先后视察善本书库,参观馆藏文献珍品,指示加强古籍文献保护工作(图一)。在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将在总馆北面兴建包括地下书库在内的11层新馆舍,其中地下1至3层布置古籍阅览室、古籍善本书库及珍品陈列厅等,全部安装冷冻水供冷式恒温恒湿机组,空调末端有较强的温湿度控制能力和除尘能力,以确保珍贵的古籍善本全年处于恒定的环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