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大型古籍展览,此次展出的很多古籍都是国家一级文物,对热爱古籍的人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大饱眼福的机会…… |
|
|
 |
 |
•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不仅别称多,起源亦有多种说法。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佩香囊、挂艾叶菖蒲、游百病……国家图书馆特举办端午节展览,以庆祝这个中国传统节日…… |
|
|
 |
 |
• 洁白的丰碑 - 纪念傅雷百年诞辰展览
展览以傅雷一生的经历和翻译成就为主线,追忆他对所热爱的翻译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展示这位伟大的文学翻译家和艺术评论家的赤子之心和人文情怀…… |
|
|
 |
 |
• 清明节
清明:既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
 |
 |
•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元宵节。正月,是中国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有元宵之称。元宵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正月十五闹元宵”…… |
|
|
 |
 |
• 中国年2008
春节,是中国的新年。它宣告农历旧的一年的结束,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 |
|
|
 |
 |
• 安妮·弗兰克——历史的见证
2007年12月22日,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妮之家博物馆(Anne Frank House)共同主办的《安妮·弗兰克:历史的见证》展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展示室举办 …… |
|
|
 |
 |
• 天子国度印象——纪念中意建交37周年特展
近日,"天子国度印象:纪念中意建交37周年特展"在国家图书馆馆藏精品展示室举办。本展览以欧洲特别是意大利对中国的认识和研究为线索,展现了东西方早期的文化交流…… |
|
|
 |
 |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专题展览
主办单位:国家图书馆
承办单位: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
国家图书馆文化教育培训部
地点:国家图书馆展览厅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33号
时间:2007年6月8日—6月20日 |
|
|
 |
 |
• 道德经展览
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伟大经典,《道德经》就是其中之一。2007年5月18日―6月5日,大道流行――《道德经》版本(文物)展将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
|
|
 |
 |
• 期刊在中国
期刊,又称杂志,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社会进步、文明程度和科学水平高低的标尺。期刊在中国的出现,距今已近2百年。为了让观众进一步了解期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国图特举办此次展览…… |
|
|
 |
 |
• 中国年展览
春节,是中国的新年,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日。它凝结着炎黄子孙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2007年春节之际,我们为您献上中国年这个展览……… |
|
|
 |
 |
• 保护古籍 传承文明
我国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创造力,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
|
|
 |
 |
• 丝路文化互动与融摄的印迹
丝绸之路在古代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陆上商贸通道。它是沟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把古代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联系了起来…… |
|
|
 |
 |
• 庆贺张秀民先生百岁寿诞
著名学者、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张秀民先生即将迎来百岁华诞。张先生在中国印刷 史、版本目录学和中越关系史研究方面造诣精深,为中国的学术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赞誉…… |
|
|
 |
 |
• 北京全景图
摄影家刘培恩先生巨幅作品《北京全景图》捐赠仪式,定于2006年10月19日(星期四)上午9时30分在国家图书馆紫竹厅举行,届时将展出该巨幅照片…… |
|
|
 |
 |
• 国家图书馆藏中国连环画展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一种以多幅画面连续表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2006年8月22日至9月24日,小人书 大天地——国家图书馆馆藏中国连环画展在国图举办,旨在全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地介绍中国连环画的发展历史…… |
|
|
 |
 |
• 圆明园展-曾经的世界奇观
圆明园的历史是辉煌的。它是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和丰富的文化收藏而闻名于世。“它荟集了整个民族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是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光辉而灿烂的瑰宝…… |
|
|
 |
 |
• 科技之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当前,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根本手段,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动力,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愈益凸显…… |
|
|
 |
 |
• 中外名家与图书馆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但是,若仅凭个人的力量,能够读到的书毕竟有限,于是,就有了图书馆。
历史证明:古往今来的伟人、名士、文学家、科学家们,几乎没有人与书无缘。他们得益于图书馆,是理由图书馆的典范。同时,他们又是支持发展图书馆的表率。他们将自己从图书馆得到的知识财富,注进自己新鲜的血液,又毫无保留的输入图书馆,再造福于我们的社会…… |
|
|
 |
 |
• 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
敦煌,一个神圣的名字。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相遇。敦煌是艺术的殿堂。那些公元4至11世纪的壁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感受。敦煌又是文献的宝库。在这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梵文,文种繁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民族、民俗、语言、历史、科技等广泛领域…… |
|
|
 |
 |
• "样式雷"申遗进行时
样式雷图档是指中国清代以雷氏家族为主绘制的建筑图样及相关档案文献。样式雷图档是唯一留存下来的系统的中国古代建筑工程图档,是研究、复原清代皇家建筑的唯一原始建筑图档资料。样式雷图档申请《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正在进行……
|
|
|
 |
|
 |
• 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史、还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这个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我们将国家图书馆藏新善本文献中有关红军题材的文献制作成影像数据库,上网以供研究者和读者使用。 |
|
|
 |
|
 |
• 文明的守望
“中国的书籍在世界上最先使用纸作为载体,而且首先把墨刷印在纸上,成就了“世界文明之母”——印刷术的出现和成熟。从此,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通过书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和传播开来。但历代专制统治和战乱兵燹的荼毒、水火虫鼠的无情吞噬、漫长光阴的冲刷涤荡也造成了书籍的流散和毁灭,有幸存留至今的古籍往往断烂破损,令人扼腕痛惜。 |
|
|
 |
 |
• 文津图书奖
“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在写书人、出书人、读书人之间架起了沟通桥梁。好书最美。有价值 的思想是美丽的,学习着是美丽的,思想着是美丽的,认识着是美丽的。提倡写好书读好书是提倡思想提倡智慧和光明,消除愚昧和黑暗…… |
|
|
 |
 |
• 源头活水 汲古润今 传承文明 播种希望
保存我国古代优秀典籍,发挥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的功能,培养中华文化传人,使文明薪火代代相传,是国家图书馆神圣而重要的使命。早在国立北平图书馆时代,国家图书馆就致力于大众教育与服务,为广大民众提供学习的渠道和机会,五十年代一流学者的公益性学术讲座,也曾启迪众多年轻学子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 |
|
|
 |
 |
• 永远的巴金
巴金走了……这是一位身历炼狱煎熬,阅尽人世沧桑,却依然坚持着真与爱、信仰与良心的老人。他走得平静,却在人们心底激起了波澜。人们是通过作品认识巴金的。我们读《家》,能感受他激荡在时代和生命的洪流中;我们读《寒夜》,能看到他为痛苦挣扎的人们祈求温暖;我们读《随想录》,仿佛自己也与他起一拷问灵魂和良知…… |
|
|
 |
 |
• 化旧翻新 穷工极变
中国传统版画——一把钢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五颜六色的各种书籍,通过电脑排版,快速的机械印刷生产出来。这对于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国只是近十年间的现象。汉代的中国人发明了纸、解决了印刷物的载体问题,使雕版印刷的繁荣变成可能。如果把大量的汉画像石与木版的钓镂加以对比,人们便发现画像石艺术为印刷术的产生,做了怎样的准备…… |
|
|
 |
 |
• 烽火连八载 战歌传万年
1937年至1945年,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了一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战争。史称:抗日战争。唐人杜甫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战争中人对于信息的渴望。在长达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艺、新闻出版等各领域内,抗战文化应运而生…… |
|
|
 |
 |
• 国图科研成果展
科研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创造性活动,它不仅能推动我们事业的进步,同时也是培育和造就人才的重要手段。我馆历来重视科研工作,一直致力于提高科研工作的开展与管理水平,以适应国家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馆较早的科研活动在文化部组织编撰的《文化科技志》(1978-1998)中已有较全面的体现。自2000年以来,全馆已通过结题验收的科研项目44项,其中部级以上项目20项,馆级项目24项…… |
|
|
 |
 |
• 百川归海 泽被万代
海内庋藏中文图籍之富且珍者,首推国家图书馆。建馆近百年来,皇家秘籍、民间珍藏、流沙劫余、考古出土,直至近当代出版的书籍报刊,各类文献如百川归海,逐渐形成了馆藏2450万余册的洋洋巨观。其中善本特藏更以其经典、宏富的面貌折射出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轨迹,代表着国家图书馆藏书的精华。国家图书馆收藏善本近30万册,特藏70余万件,还有近200万册普通古籍…… |
|
|
 |
 |
• 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
“样式雷”是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作为我国古代科技史上成就卓著的杰出代表,其建筑创作涵盖了都城、宫殿、园林、坛庙、陵寝、府邸、工厂、学堂等皇家建筑等。与此对应,还有近两万件样式雷建筑图档珍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故宫博物院等单位,涉及相关建筑选址、规划设计和施工等多方面的详情细节…… |
|
|
 |
 |
• 中国古籍的演变展览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伟大、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不仅产生过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还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典籍。如果从最古的甲骨刻辞、青铜器铭文、石刻文字算起,到竹简、帛书和写、印在纸上的书籍,其历史之悠久,数量之繁多,内容之丰富,为世所罕见。 |
|
|
 |
 |
• 人间珍宝
为了庆祝澳大利亚联邦百年纪念,由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人间珍宝》展览作为百年庆典活动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于2001年12月7日至2002年2月24日在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举办。我馆应邀提供11件展品参展。此次展览是一项非盈利的公益性活动,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据了解,已有31个国家同意借出展品参加展览…… |
|
|
 |
 |
• 西夏文献
20世纪人文科学在多方面有令人瞩目的开拓,比如人们熟知的有甲骨学、敦煌学,还有以往鲜为人知,近来渐被关注的西夏学。西夏自称大夏国,是我国中古时期的一个王朝,统治西北地区近两个世纪,前期与北宋、辽抗衡,后期与南宋、金鼎立。西夏历十代帝王,官制仿宋,创制文字,备一代典章制度。最后亡于蒙古。西夏文献在20世纪初有丰富的考古发掘出土,从此开始了西夏学的系统研究…… |
|
|
 |
 |
• 粟特会议暨展览
为配合“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宁夏考古研究所、山西省文物研究所、法国远东学院(The école Francaise d'Extrême-Orient )、法国科技研究中心中国文明研究组及东方与西方考古研究组(The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北京大学古代史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展览。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