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由中国国家图书馆、社科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西夏博物馆主办的"西夏珍贵文物展览"开幕式暨《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首发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及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式。这是国图馆藏西夏文献入藏70余年来首次向社会展示。 西夏文献的出土是中国20世纪继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3次重要文献收获外的又一次重大发现。1909年,以科兹洛夫为首的俄国探险队在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发掘大量西夏文献文物,运回到圣彼得堡。1914年,英国斯坦因又在黑水城发掘不少西夏文物,今藏大英博物馆。1917年,宁夏灵武县出土了很多西夏佛经,大部分入藏今国家图书馆,使该馆成为国内收藏西夏文献最多的地方。此次展出的数十件文献皆为难得一见的善本,年代为宋元时期,如版画《西夏译经图》、《梁皇宝忏图》,活字印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等。同时展出的还有西夏博物馆的近年考古发掘的部分碑刻、瓦当等文物。 1932年,《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曾出版西夏文专号",在西夏学研究进程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时隔70年此次推出的"古夏研究专号",反映了最新的西夏研究成果,并首次刊登《国内现存出土西夏文献简明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