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国家图书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承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馆协办的“2012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之蓝靛金箔——中国画·桑皮纸绘画作品展览”于3月5日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开幕。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杨志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胡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春阳主持。

“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作为新疆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桑皮纸以桑树皮为原料,经剥削、浸泡、锅煮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用这种传统手工工艺制造出来的纸张质地柔软、拉力强、纹理较粗、不易褪色,适合绘制重彩画。新疆桑皮纸生态无污染,可天然防虫,适宜长期保存。基于种种优点,桑皮纸在新疆广泛流传,传承已久。早在唐代,新疆当地便有用桑树枝嫩皮为原料的手工造纸业,至于明清,桑皮纸在新疆地区已经非常盛行。直至20世纪70年代,维吾尔族民间仍部分在使用桑皮纸。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桑皮纸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它记录的不仅是我国新疆地区的传统造纸工艺,更记录着新疆各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为人们了解纸文化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目前,桑皮纸的传承和保护也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提出了多方面的文化创意来拉动桑皮纸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难能可贵。

此次展出的90余幅绘画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西部风韵,无论是气势恢弘的天山峻岭、苍茫博大的高原雪域、古朴苍劲的沙漠胡杨,还是饶有情趣的人物画像、民族风俗,书画在具有悠久历史、独特价值的维吾尔族桑皮纸之上,创造了一种适应时代审美需求的中西融合、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表现形式,展示了祖国西北宏大而独特的大美新疆,体现了当今新疆“开放、创新、交流、融合”的丰富精神内涵。
展览自3月5日至18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