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1日,为宣传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同时配合国家图书馆正在举行的“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及“册府琳琅,根脉相承——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分别于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文津街7号古籍馆开展了两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技能展示暨现场咨询活动”。活动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及著名中医专家共10人,展示中医特色技能、提供诊疗咨询。活动现场,读者络绎不绝,积极向专家进行咨询并接受诊疗。在此次活动的烘托下,两个展览掀起了新的参观高潮。

咨询者排队候诊

专家现场为大家答疑
伴随中华医药古籍保护整理工作纳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为全面总结和整理中华医药文献,使之化身千百,造福世人,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以中华医籍整理出版为核心的《中华医藏》编纂工作即将正式启动。为配合该项工作的启动,由文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全国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于2011年5月18日—6月30日在国家图书馆稽古厅、右文厅举行,展览精选了一批代表性的中医药古籍和文物,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医药的悠久历史、精深意蕴、科学内涵和灿烂文化,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价值。2011年5月25日,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明万历金陵刻本《本草纲目》、元刻本《黄帝内经》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是传统医药典籍首次入选该名录,对于弘扬中医文化,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施行、迎接第六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的到来,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册府琳琅,根脉相承—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于2011年6月8日—19日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津街7号)文津楼举行。展览主要展示了近二百种记载着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珍贵历史文献,以珍贵历史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实物和“活态”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十大类中的三十三个项目,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尚属首次。

周和平馆长在咨询现场与大家亲切交谈


咨询现场井然有序